2020年3月14日

肺言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念觀點想法
我也不願意去別人家的臉書挑弄筆戰
用大數據跟數字來分析
當然有他一定的標準跟指標意義
但大數據後看不到的是人性!
以某國為例:
6成得病3%的死亡率 也就是x國打算死1.8%的人口來換取疫情穩定。
以2018年的人口:6600萬來算,用118.8萬人命來換。問題是,誰願意成為這118.8萬之一嗎?
真的決定會等到那時候嗎?當疫情變嚴重,人民不會恐慌不會搶物資不會造成經濟崩盤大亂??
沒有限制,大家就以為會乖乖等在哪看自己會不會得病然後生抗體嗎?
另一個國家已經一張4萬RxB的機票,「回祖國避難」!這樣開放交叉感染的結果,怎麼達到6成的自身抗體??
沒有疫苗,等到人自身抗體?哪愛滋怎麼一直沒自生抗體??換句話說,不會自生的就自滅嗎??而且等到那時,早天下大亂了!
也許啦,疫情演變至今,接下來就是一個賭!但與其坐著等看誰會死誰不會死,更有人性的作法,我還是比較認同的。畢竟,我們是人!
封鎖害經濟?當全球恐慌時,封不封有差嗎?你敢坐在一個咖啡廳,喝到一半,隔壁桌突然就倒下死亡嗎?然後,還輕鬆地說:啊,你沒自生抗體。再喝一口咖啡嗎?
連毛小孩受傷我們都不忍了,難道我們現在要說:啊,就看誰會死吧!反正大家都會死?!
別沒事想拿經濟脫鉤政治,政治就是眾人的事!經濟只是政治的一部分!
與其噴這麼多口水,勤洗手不碰眼耳鼻。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密閉空間使用口罩,才是最真實的。

2017年12月25日

第三章 和制。咖啡 之其二

(前續:第三章 和制。咖啡 )


和制。坐禪



另一個大家都廣為知道而且被和制的文化就是佛教的坐禪。(忍一下,快講到咖啡了…)

坐禪入定,大家都知道這是印度佛教的文化,但特別的是,在印度反而沒有發揚光大,只是其原本文化裡的其中一個宗教信仰。東傳到唐朝後,反而被當時的武后所利用,來宣揚其登基的合理合法性。因此,佛教當時在唐朝反而是由皇帝認證來推行的一種信仰。而當時的日本佛教,還不是直接從唐朝過來的,反而是透過朝鮮才進入日本。剛開始也是一直與當地的信仰有很大的衝撞,到了平安時代,由日本二位高僧前往唐朝學習密宗及天台宗,才又在開始日本興起。這也是現代,日本佛教二大支派的來源。(扯遠了,回題回題。)

麥叔々是不知道現在印度跟中國怎麼坐禪,但這個坐一坐會打人的坐禪,麥叔々非常相信這是只有日本才有的吧!這次出去日本體驗學習的日本文化時,麥叔々就有了二次在日本京都寺廟坐禪的體驗。既然只是體驗,所以不會真的如同一般習佛的人一樣,一不符合規定就:咱咱咱!(一定要三下的!但後來發現,有的是四下。分左右肩各二下。看來連怎麼打都有不同的支派了。)反而是,開放給同學們體驗,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可以請主持師傅給你來個三下的。

第一次,是在百年老寺,位於嵐山的龍山寺。因為是非常老的寺廟,所以要求非常的精實。我們在去之前,還在學校裡的塌塌米室,練習了好幾次。說真的,練到大家都不想去了…。但,去的當天,還是不少人,畢竟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再加上平時可沒有機會進到百年古寺的內部,因此,就算可以預期的坐禪是非常單調無味的,參加的同學還是非常熱情。到了寺廟後,大家難免興奮,平時只能在外面拍拍照、逛逛、買買紀念商品、祈福謝恩、求神問卜外,好像也沒其他活動。因此,真的是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進到裡面進一步參觀。所以,此起彼落的討論聲源源不絕!帶隊的老師有點壓不止的情況下,反而是現場和尚突然大聲地制止大家的興奮。麥叔々在這裡也提醒大家畢竟這是清修的地方,吵鬧還是要有個限制哦!


這位看來非常莊嚴的和尚,也同時是今天主持我們坐禪體驗的和尚(日文漢字是:坊主。),感覺手力有強,整個形象跟坊主非常符合。再加上,當時是嚴熱的七月夏天,雖然在古寺的禪園裡,不時有自然地微涼的風吹來,但,說真的,那時的溫度,入定跟入睡還分得出來,也是要一定程度上的功力了吧!

在這麼熱的情況下,坐禪已經是滿身大汗到前胸沾黏後背了,要麥叔々再來個三下,基本上是吃力不討好,自討罪受的事。所以,當然還是乖乖做個在旁觀賞別的學生體驗就好了。(附上天龍寺相關資料:
http://www.tenryuji.com/cn/event/index.html

第二次,在麥叔々無恥地要求下(如果與上次同一間,麥叔々就不參加了!),來到了大本山妙心寺的坐禪體驗。要知道學校辦活動很擔心沒有人參加的啦!(噓!)尤其在京都有成千上萬的古寺廟都有對外國人開放所謂的坐禪體驗時,換一個寺廟其實應該也不是太難也不會太過份的事吧。這次的坐禪不只比較輕鬆愉快外,坐禪的禪房竟然還有空調啦!在八月的當時,沒有空調的空間,是會熱署人的咧!這真的是佛心來著般的喜悅啊。


關於「咱咱咱」這三下,其實,後來主持坐禪的師傅有跟我們再進一步解釋說明,在入定的過程中,有時因為現場的環境裡,再加上入定時的半閉雙眼,會很容易不小心從入定進入到入睡,這個時候,來打一下有把身體喚醒的意義。另外,因為要一直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不能動,身體容易僵硬不舒服,所以這個時候,被木板「按摩」個三下,其實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項。

當然,我們這二次都只是一般的體會課程,所以坐禪的時間不會太久。五分鐘然後休息五分鐘,再十五分鐘,然後結束。正式的寺廟坐禪可是以小時計的,通常是一柱香柱燃燒完的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各寺廟的相關網站去了解一下坐禪體驗的課程,並選自己喜歡的地方參加。

日本的坐禪,非常講究其環境,因此,我們這二次的經驗裡,除了在日式的塌塌米室外,窗外就有禪味很重的日式庭園可以欣賞。當然在坐禪的當下,是沒有辦法欣賞的,但是,在這樣的環境,其實是可以感受到由外而內的一個氣場(或者說壓力…)幫助來坐禪的人專心。提醒大家,如果有機會去參加體驗,在體驗過後,可以花點時間,好好品嘗一下坐禪的四周,包含抬頭就可以望見的日式禪園及難得進到內部的寺廟。(附上,日本旅遊網介紹的坐禪體會給大家參考:
https://wow-j.com/tw/Allguides/kyoto/sightseeing/00088_tw/



和制。茶道


其實,扯了這麼多,只是要舖陳來跟大家報告一下,咖啡來到日本後的演變了啦!
但是,說到咖啡,是不是就很自然地想到另一個外來但被和化後,也成為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茶道呢?(怒嗆:還我咖啡的故事!呵呵呵~大家要跟著上節的坐禪一樣有耐心,才能真正的體會精華!)

說到茶道,麥叔々就要推薦給大家幾本讀物,但不是直接與茶道有關,而是要了解日本的茶道,要對日本的歷史有些微的了解,比較容易切入,要推薦的小說是司馬遼太郎的盜國物語之織田信長及講豐臣秀吉的新史太閣記。(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閱司馬先生的巨作,台灣是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的。)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階級跟倫理的一個民族。因此,從小說的名字:盜國物語,就知道織田信長(及其岳父齊滕道三)是被視為想要盜取日本這個國家的武家。簡單地來說,自鎌倉幕府之後,天下由原本的天皇及文官治理,轉為武官治理,天皇跟貴族的權力,也被弱化很多。但將軍這個位子,依然是世襲,因此,在將軍失去軍事勢力後,日本大亂是可以預見的。這時在日本各地興起的武家,很自然地就各自為政,據地為王。依司馬先生的觀點,取代原本的大將軍而起(或者說盜取大將軍的國家治理權),是從齊滕桑開始萌發,織田桑開始執行,到了豐臣桑完成並超越了武家在日本歷史上的限制,做了太閣,但最後完成家天下的是德川家康。


大家要了解的是,日本是一個連開門都有SOP的民族,因此,在當時,要推翻原本的大將軍,也就是所謂的謀上,先不說在日本人的心裡的衝繫,根本就是一個不應該存在於日本人思想裡的一個異常前衛的點子。也或許,就是因為有這樣「反傳統」的想法,這三位所謂日本歷史上的戰國三傑才會成功吧!當一個制度走到極限,而不符合當代人民的需求時,誰能洞先危機並提出方案且去徹底執行,就會是成功並突出的那一位

織田桑本身是一個無神論者,雖然他容許耶穌信徒在日本傳教,並說自己是第六天大魔王(也就是耶穌教裡的撒旦),但從司馬先生的觀點看來,與其說織田桑是耶穌的信徒,但不如說,織田桑是利用耶穌教所帶來的新觀點、新知識更重要的是這些傳教士所帶來的新武器。所以,他本身就是一個反傳統的人,更不用說,他為了教訓那些反他的坊主們,所殺害的眾多和尚們,留給人們一個滅佛的印象。

所有有能力掌握天下權力並想要的人都知道,武力所能征服的,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師出有名」並能說服天下人心,才能得到天下。收買天下人後,怎麼收買武家並讓其他武家知所進退呢?織田桑所利用及發揚光大的,就是當時慢慢開始流行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重視的不只是茶本身(當然使用的茶好壞也非常重要。),而是在整個在飲茶時的每一步環節。說環節,可能還有點太輕蔑了,其實日本茶道已經衍然發展成是一種儀式了。從主人茶室的地點到怎麼開始準備茶室、擺設、茶具、茶點、茶葉到被邀請的客人(們)怎麼進入茶室,怎麼欣賞、讚美茶室、怎麼開始使用茶點、茶及使用後怎麼讚美茶點、茶及之後欣賞茶碗…等,都被規範的非常情楚及詳細。這個儀式要傳達的意念,並不是繁瑣的細節,而是在於主人與客人之間的互動及相互之間的平等及尊重。當然,這是後期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日本茶道大約也是十三世紀中跟著佛教一起傳到日本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8%8C%B6%E9%81%93)一開始是坊主們思考時集中精神用的,當佛教活動與天皇貴族互動愈來愈多後,就演變成一個與人分享茶及茶點的社交方式。當然,也就自己成為日本貴族上流社會的活動(包括貴族與將軍們)。

織田桑本身的個性,喜歡新奇的事物,或許可能也就是單純喜歡茶吧!再加上,他本身在犒賞部屬時,並沒有那麼的大方,(其實也不見得能怪他,在那時除了封地外,國家也還在動亂之中,那來的什麼特別的呢?)但,要如何讓天下及跟著他的人知道,「那些人」或者說那些「人才」是他織田桑現在看重的呢?如何給足面子又不用耗掉太多資源呢?

是的,這個時候,他利用了「茶道」這個原本就是在貴族間的社交活動,他採取所謂的「限號」。也就是只有建立功勳的家臣,才能建行茶道,並由他賞賜茶具給家臣使用。利用這樣的手段,一方面向貴族們宣告,你們現在連喝茶都要聽我的,另一方面給足有功家臣十足的面子,並宣告天下這個家臣對織田的重要性。

雖然是「喝一杯茶」,畢竟是與主上喝茶,怎麼喝怎麼表現,每一個細節就非常重要。織田桑本身雖然是一個不居小節的人,但,因為後來繼承的豐臣桑,天生喜歡華麗及奢侈,有一部份是因為豐臣桑的出生比較低下,所以,發展到他的茶道應用,全部都被他拿來當做他炫耀及表現自己的氣度及氣勢,而這些就是讓被邀請的客人折服的重點了。之後,連茶室所在的位置及環境也都一併發展起來而被重視。

而被邀請的客人,每一步從開門到進入茶室及如何喝茶用茶點,就表現及代表這個人的對禮節(主上)的重視及個人的修養。因此,一個原本簡單地「喝一杯茶」,竟然可以衍變成非常日式的「茶道」文化,其實非常有趣。豐臣桑非常喜歡黃金,在他的頂盛時期,他基至還打造了從茶室到茶具全部都是黃金的奢華。就是要讓日本全國知道,他的實力及財力。現在在大阪城的三樓,有復原的黃金茶室可以給大家參觀。
http://www.osakacastle.net/hantai/history/


現今的日本茶道的基礎,其實是當時受到織田及豐臣相當器重的千利休所奠定下來的儀式。而後來,因為豐臣桑喜好奢華的風格與千利休桑所想要提倡的茶道有所不同,而有了很大的分歧。好了,再說下去,就要找葉佩雯來代筆了。相關資料,大家也可以上網查一下:https://kknews.cc/zh-tw/culture/qyme3po.html 或者是觀看最近一部由市川海老藏主演的日本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改編自小說利休之死。)

最後,當然也是要分享一下,麥叔々這次在日本的茶道體驗。這次的茶道體驗,主要是認識茶道會上所需的各種器具及在茶道會上所需注意的一些用詞及禮節。後來,有機會去參加其中一個派流的茶道體驗及茶道博物館參觀。可惜的是,因為我們是日文學習課程的參觀,所有全程必需用日文,但看這個規模及介紹,「應該」也是有英文介紹。




麥叔々是來到日本裏千家的茶道總合資料室http://www.urasenke.or.jp/textc/gallery/tenji/about.html,很可惜從開始到結束,裡面並不開放拍照。所以,只能從外面拍照。並不特別建議來京都玩的朋友特地前來,除非是對日本茶道非常有興趣的朋友,或者是對歷史茶具展的興趣的朋友,可以前來朝聖。

茶道體驗的現場,是由裏千家的門生(一個比較資深一個比較資淺,因為麥叔々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抬頭上的特別稱呼,在這裡就用門生替代),會出來展示茶會的儀示,並為來到現場的賓客泡茶,奉茶,並在之後回收茶具。坦白說,麥叔々自以為是的坐在第一排第一個位子,開始的時候,緊張的要死!超級擔心會做錯步驟講錯話。這樣的結果就是失禮啊!還好是外國人(這也是麥叔々提到的,有時當一個外國人失禮是有點好笑,但被當成日本人時失禮時就是直接丟臉,立馬會接受現場所有人的日式厭惡表情!)不過,後來發現,連旁邊來體驗的日本人都有點不知所措,雖然安心許多,但不免思考,日本的傳統文化是不是不被新一代的日本年輕人重視呢?雖然,每一個文化在世代交替的時候,都一定會面臨這個問題的。尤其在現代這資訊透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資訊的年代,如何進化而又不失核心價值,是每一代傳承的人,及每一個世代的人,所要去思考及努力的。

話又說回來了,台灣的傳統文化在被殖民的四百年歷史裡,起起落落,也曾經如同日本一樣被各式各樣的文化所影響而發展出許許多多的台制文化。然後,曾經何時,在台灣,台這個字,竟然成了低俗的代名詞,著實令麥叔々心疼不已!看看自己的文化,與其去擔心別人,先想想我們能為台灣文化做些什麼吧!

(待續:下一節真的會講到咖啡了…)

2017年12月20日

第三章 和制。咖啡

(續第二章:京都車站 之其二

說到京都,一般人想到的就是古寺、藝伎、抹茶…等,為何要提咖啡?!這不是西方的東西嗎?在這日本的古都說這西方的東西?黑人問號跑出來…就讓麥叔々話說一下當年吧!

對麥叔々來說,自從開始上班以來,就跟咖啡結下不解之緣了。在麥叔々唸書的年代,有一部很紅的美國影集:艾利的異想世界。其中有一幕,一直到麥叔々上班時,會不時從腦海裡不斷浮現出來的~


那是一個上班日的平常,艾利前男友的老婆,準備要喝今天的第一杯咖啡的第一口時,艾利突然阻止她,並把她帶著另一個會議室。在她要喝之前,艾莉要她忍著喝的這個慾望,反而先感受內心對咖啡因的渴望,讓自己的嗅覺先吸滿對咖啡的刺激,提昇自己因為想要而放大的人體五感。(好了,麥叔々也是聖鬥士迷,但在這裡硬要說提昇第六感有點強人所難吧?)當感知能力放大到極致時,相對於渴望的感受及希望被滿足的渴望會加上n倍,這時再故意地挑動自己的忍耐。當那第一口咖啡終於與自己的身體接觸時,如果「六人行」莫莉卡為了想要認識鄰居而做的糖果一樣:來自於天堂啊~


當然不得不承認,當時的置入行銷手法非常成功!(也很自然!)戲也紅了,星巴巴也跟著成為每一個上班族人手一杯的專業形象。

麥叔々癮大的時候,早上剛到公司一杯,午餐吃完後再一杯是日常,忙到日夜顛倒時,一天需要六到八杯。當然,喝多了,不代表麥叔々對咖啡就有很深的研究,就很單純地就是一個需要,而對於咖啡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好喝跟不好喝而己。(後來因為工作關係,對義式咖啡有進一步機會了解,在這裡就不離題了。)

來到京都後,發現,日本這個國家或者說這個民族,除了有很多自己本身的文化及習俗外,他們對於外來的文化影響,表面上很排斥,但實際上融合的很好。必須很佩服地說,很多時候做不好,就變成抄襲變成漂竊,但日本人在做的時候,就不得不讓你感受到,是的,雖然這是那裡那的,但這一個就知道是日本搞出來的。

舉一個例子好了:米老鼠是美國的,hello kitty是日本的。但如果我們看到,一集hello kitty套了一個米老鼠的外衣,大家都會會心一笑地知道,這是日本的!不是美國的,是日本的。日本就是有這個本事,把外來文化包裝再制作成很日本。這點,麥叔々非常佩服!(https://www.pinterest.com/gigiz33/anything-and-everything-hello-kitty/



和制。漢字博物館


同樣身為一個海島國,日本本身不可避免地要去接受大海的洗禮,包括嚴竣但又豐富的海洋資源、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等,但也因為四周環海,以海為生甚至有些人靠海為生,很自然地與大海交流,交流的過程,不管願不願意,就很自然地受到經由海而來的文化影響並互相交流。

但特別的是,日本在接受外來的文化後,就會很自然地注入和風,變成日本風格。(當然,不是所有的文化。)對台灣人來說,最直接而且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和制漢字」了。

前些日本在台灣很紅的日本漫畫,在說夢幻蔔萄酒的故事:神之雫。「雫」這個字出現的當時,考倒一票台灣人及所謂的漢學專家。台灣可是二十一世紀的目前,世上唯一還在使用正體漢字的國家並還有部份人自以為是地號稱是中華文化最後的一片淨土耶!(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去跟蔣介石先生及他的信徒們爭辯,麥叔々完全不是。)怎麼可能跳出一個字大家都不會唸?!然後就一堆古文學者跑出來了,從康熙到古書全部挖出來,但說穿了,尤其日本在他們的漢字檢定裡,也是這樣說明的:「和制漢字」。也就是說,日本為了他們使用上方便,利用了當年從唐代學習的漢字文學及文字的意義,自行創造了一些文字。(關於這個字的意義及說明,不是麥叔々這裡要討論的重因,因此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面的連結去了解一下: https://zh.wiktionary.org/zh-hant/和制漢字。)

 其實,自行創造文字,在當年的唐朝並不特別,另外一個最有名的就是唐朝女皇:武曌。她的名諱「曌」這個字,就是她自己創造出來,來表現出自己的偉大及獨特性。關於和制漢字的部份,在日本其實可分為二個時期,一個是唐朝漢字輸入時,另一個則是在西風東漸後,為了翻譯很多西方的觀念,而用漢字創造出很多漢語說法。相關說明,大家可以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2%8C%E8%A3%BD%E6%BC%A2%E8%AA%9E

也因為當時唐朝文化盛行並傳入日本時,天皇們還在京都,因此,當年的漢字學習及文化中心,也就很自然地設在京都了。目前在京都靠八坂神社的地方,就蓋了一個「漢字博物館」,這次麥叔々的京都之旅當中,也安排了這個行程(http://www.kanjimuseum.kyoto/

這個博物館的重點,是介紹日本人所認識及使用的漢字,對我們本身使用正體漢字的人來說,發音用法其實都不一樣。因此,麥叔々會建議,本身有在學日文或對學習日文及和制漢字有興趣的朋友,再安排去參觀就可以了。並不特別推薦行程比較趕或對日文沒有興趣的朋友前往。

展館分為一、二樓,一樓為歷史演化區,二樓為互動教學區,其實還有一些不錯的遊戲可以互動。特別推薦給台灣旅遊的朋友可以經過時去看一下的是,位在一樓的禮品區。這個進入是可以不用收門票的,但是,有很多因應日文、日文中的漢字而製作出來的小禮品,其實非常特別,也很有日式文化。大家在買伴手禮時,如果膩了一直買吃的或抹茶,這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麥叔々就在這裡選了幾個很有京都風味的箸置。送禮自用二相宜啊!




(後續…咖啡快來了哦~ 第三章 和制。咖啡 之其二

2017年12月2日

第二章 京都車站 之其二

(…前續:京都車站


拉麵與便當


來日本,怎麼可能不提到拉麵呢?


在京都站上面的的京都拉麵小路,就是將京都市內比較有名或曾經參賽得獎的拉麵,盡量集中到這裡來。(要知道很多很有個性的拉麵達人,是不願意隨便任意開分店的。)像麥叔有時在附近逛到累了,又懶得規劃「今日的京都特色晚餐」時,這裡的選擇很多也絕對令大家滿意。(小撈叨:這裡目前還沒有收信用卡,這大家要記得多備一些現金哦~)至於,拉麵好不好吃,就見仁見智了。大家在去之前可以先上網了解一下每種拉麵的特色及湯底。一般來說,日本的拉麵對台灣人來說,都會太鹹,有些店會很不介意地為你加點清湯,但是大部份的拉麵達人很自豪他的湯底,要任意變更都是非常無禮的。有什麼禮貌式的避免妙方嗎?當然沒有!無法!反正,你大概短期不會再來了,如果真的很想把湯喝完,還是客氣地問一下吧!這時就算你會日文,麥叔還是建議你,裝作不會變回一個外國人會避免很多尷尬的情況。

關於京都車站的拉麵小路介紹很多,麥叔就不多說了。附上官方的正體中文網址給大家參考嘍:https://www.kyoto-ramen-koji.com/chinese_traditional/


講到火車站,就想到火車便當。在台灣的大家都非常熟悉及習慣台灣便宜又大碗的便當。除了是剛剛煮好熱呼呼地上菜外,豐富的菜色及平衡的營養,也是大家愛不釋手的必買名產。

日本的便當,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日本的便當,不是熱的!不是熱的!不是熱的!(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有的甚至是放在冷藏櫃裡,吃涼的啦!但是,絕對是當天製作生產,而保存期限最多到明日中午,但晚上一定要放冰箱的。主要除了大家的飲食文化不同外,麥叔覺得另外的原因就是因為氣候的不同。台灣畢竟任於亞熱帶/熱帶區,又是海島國,簡單來說,就是又濕又熱啦!食物要長期的保存,本來就不容易。因此,吃現煮熱的就是新鮮健康,久而久之,現煮/熱食也成為一種美食的象徵了。

好了,麥叔說了半天,其實是要介紹其中一個很特別很好吃的明石章魚甕。一般來說,章魚的肉質非常有彈性,但不好處理。煮不夠久,彈性沒有辦法呈現出來,但是煮了太久,整個肉質就會非常地「潤」,咬不斷就算了,還完全吞不下的情況啊!因此,在日本的煮法裡,為了確保章魚好吃又入味,很多各種不同的小撇步,呈現在各家的手法及技術上。這家的章魚飯,除了不會死鹹外,(不要懷疑,日式料理,對台灣人來講,就是避不了的會太鹹啦!)就是他們是用明石的特展章魚做成的,並且還有一個特製的章魚甕可以贈送給大家哦!。




(相關的介紹,大家可以參考這個網站,只是都是日文的:
http://www.awajiya.co.jp/。這個網站有中文推薦:http://www.tsunagujapan.com/zh-hant/11-bento-you-should-buy-at-shin-osaka-station/

這個章魚的口感,真的是言語無法形容了!唯有拜託大家有機會品嚐一下才能感受到什麼叫「又Q又軟」!其他便當,當然麥叔也是有吃啦,怎麼可能會放過這嘗試的機會呢?放上照片給大家怨念一下就好~。



後站


好了,扯遠了。麥叔々的老毛病,會離題。回來繼續說京都火車站吧!

正面的建築講完了,一定要來講一下「後站」的。但,在說後站前,有去日本的「捧咬」都知道,日本的大火車站規劃其實都非常的好,除了火車站的本身的功能外,通常車站還會有商辦合作:辦公大樓、商場、飯店
等,其實是非常好的利用人潮的機會。

人潮大部份會帶來商機與錢潮,這與台灣官商勾結的捷運結合住家是很不一樣的。坦白說,就是跟建商一起在炒作地皮,誰要住在吵得要死人來人往的地方?說白了,人潮就是可能的錢潮,因此,結合商業用途,除了幫助當地的商圈外,也連帶地幫助了當地的就業。但,台灣就是有這種莫名奇妙的官商勾結既得利益結構組合,因此,大家會看到很多捷運站上面是住家,但後來因為實在是不適合住家,部份就會開始轉租成辦公大樓及商場,就變成一個超奇怪的大樓。(回題!回題!回題!)

總之,因為如此的商辦結合,在日本的火車站,通常出口也一定「超級」多。除了出口多外,非常有名的「連接通道」也不少。從地上到地下,從商辦通商場,從商場通車站,再互相通來通去。複雜度之高,有非常多的部落客文章甚至出了書,就專門在告訴大家,在火車站怎麼不迷路。麥叔々在這裡就不提各神奇連接通道的奇妙,以及怎麼走。只是要很簡單與大家分享,怎麼從前站走到後站!就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功課了!

還記得今年初,為了滿足麥叔々早先到關西沒有盡遊京都的遺憾。後來,又特地安排了一趙五天四夜的京都之遊。而為了旅遊「方便」起見,麥叔々的行李在之前跟在之後一律都是超級多的。(好了,不要再問了!噓

所以,在車站附近找了一間飯店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這裡所謂的「附近」,要特別注意,其實是後站。雖然不是第一次來,但卻是第一次住在車站附近,到了車站時,抬頭看著滿滿的指標跟路線還有出口,就算加上谷歌桑地圖的幫忙,還是一個頭十個大。再加上拖著很多的行李,要怎麼方便地運用「通道」,實在有待確認。


因此,最直接的想法也是最一般的反應,就是從車站的正門出來,然後再看怎麼繞過去但這個「繞過去」是中間可是卡了一個很多條的鐵路,怎麼跨過這些鐵路…,又不花太多時間並且不太多的上上下下(別忘了麥叔々的行李啊!),是首要課題。

第一次嘗試,當然就是出站後向右轉,既然飯店就是在右後方,是吧?沒想到拖著行李走了半天,愈來愈覺得不踏實,好像沒有「穿過去」的地方,指標似乎有一個可以從二樓的通道走過去,但試了半天,好像只找到劇場/飯店,並沒有往後站的路。要拉著行李走上走下,「真的」非常不方便,依照谷歌桑的地圖看來,如果要從平面「繞過」車站,真的是很大一圈。與其再拖著行李去繞這一圈,決定再回到車站內去尋找其他的「連接通道」。

從谷歌桑的地圖看來,如果要從平面繞過車站,往左是比從右邊近非常多。但是,飯店就在正右後方那個角,再加上一般的道路設計,是行人跟汽機車友善為主,再好推拉的行李箱,這樣翻山越嶺的作法,還是等麥叔々沒有行李的時候,再來試吧。

走回大山谷的中間,仔細地抬頭360
度望了望指標。還好日本從主辦2020奧運開始,就全國一心地將日本打造成外國人友善空間,慢慢地都會有提供日文、英文、中文(雖然大部份的地方會提供正、簡體二種,但指標上要塞二種中文有點太擠了。畢竟有至少13億人口嘛。)韓文,必須不得不佩服日本這個國家,他們國民的參與及榮譽感,真的是認真到令人感動。有了,突然一個「南北通道」的指標盡入眼底。雖然是在車站的偏左處,但是,相信依照日本人龜毛的作事態度,這條通道應該就是麥叔々這趟的救贖了!


上到二樓,還要在往上一層,通往面對伊勢丹的入口處也是京都站另一個大的出入口通道,穿過去就到後站了。但是,大家在「下樓」時,要特別注意,因為這條通道很直觀的「下樓」處,連結了停車場。因為後站是通往新幹線及另一家鐵路公司的通道,因為,在指標上不會告訴你「出口」,只會告訴你通往…

各處的出口又各是那些。這時要靠谷歌桑了解一下欲前往之處附近有什麼,選擇其中一個下樓,不然又得繞好久才找得到你想要去的地方。所以,來到京都的朋友們,這條「南北通道」是大家要穿越車站南北的救贖,千萬要牢牢記住啊!

後站從了有很多商家外,麥叔特別想要提一下的是,這裡的「京都おもてなし小路」。除了有二間關西有名的咖啡老店外,還有原了郭的七味咖哩料理(非常有名的自製黑七味粉)。有機會可以來試試看。關於咖啡店的部份,麥叔決定用另一個章節來介紹,所以,有興趣的朋友,請持續收閱麥叔々的遊記。(如果麥叔々可以持續地寫下去的話!哈哈!)相關的資訊,網路上已經很多了,麥叔々就不多說了,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網站:http://osaka.letsgojp.com/archives/63159/


以上,就是麥叔々對京都火車站的介紹嘍。

(第二章完,後續…第三章 和制。咖啡

第二章 京都車站

為何要從京都車站開始?麥叔々其實在下這個章節的時候,也不禁這樣問自己。也許就是因為,這就是京都的入口吧!對麥叔々來說,第一次來到京都的時候,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而要離開的時候,也是從這裡離去的。整趟旅程的開始與結束,所有故事的起點,就是在這裡。

從京都市的地理位置來看,京都車站位於京都市的靠南邊。用京都御所為中心的一条通來往按南算的話,車站是位於大約七条的位置。(說到這個条,在台北市的中山區,如果大家有興趣就會知道,在位於長安東西路與南京東西路的中間,也有幾條通幾條通。同樣的概念,在日治時代的台北,也是從台北市總督府開始,愈往外就是愈多條通!其實還蠻直接明白的命名。)

她除了是所有人進出京都的門戶之外,也經由她往來的人潮,而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一個商圈。這個商圈包山包海,從百貨公司、美食街、京都有名的小吃、伴手禮到連鎖商店,應有盡有。更不用說,圍繞在其旁邊的餐廳及飯店了。

http://www.orangesmile.com/travelguide/kyoto/high-resolution-maps.htm


建物

正向面對車站,整體的車站造形就是一個大山谷,而我們就站在山谷的底部。這樣的開放式倒三角,除了提供給整個車站一個非常空曠的垂直空間外,並充分利用了這個空間所營造出來的氣派,歡迎來到京都的客人。而其所呈現的倒三角形,似乎也像個指標在告訴遠處需要旅行的遊客們,「這裡」是進出京都的門戶。



車站的本身除了最重要的車站功能外,向陽處山坡(應該是早上太陽出來時,會曬到太陽那一面吧?!)就是日本的伊勢丹百貨。百貨公司的進駐品牌,本來就會因地置移,所以沒什麼好特別在這裡介紹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他們的網站了解一下。

比較有趣的是,這間百貨在與車站的共構山坡處,利用了階梯及LED創造了一個非常大的斜面螢幕。因為平時也沒有特別的宣傳,因此很多匆匆進出京都的遊客們,很容易就勿略了。除了本季的廣告外 ,也利用了這個螢幕作了很多特別的表演。在靠近傍晚的時候前來,正好可以欣賞其燈光表演,因為是向陽山坡,所以這時的夕陽正好在山坡的後面,搭配著快夜晚的夕陽及天空,靜靜欣賞一場聲光效果十足的表演,累了一天時,對於需要放空的情緒很有幫助。


頂樓的平台,也因為京都古都的特色所衍生出來的建築高度限制,這個概念就如同蔣介石的住所附近,有高樓的限制一樣。但,原因理由是不同。因此,京都唯幾個可以登高遠望的建築,這裡就是其中一個。除了可以看看四面的京都景色外,其中一面,甚至可以看到火車的進出,要知道,可以活生生地看到喜歡的火車進出站的英姿,是許多鐵道迷夢寐以求的難得景色啊。因此,也別驚訝會看到很多鐵道迷拿著各式各樣的相機在頂樓準備拍攝。

鐵道


提到鐵道迷(麥叔々本身並不是,可惜?幸運?不知道咧!)必需提一下,在伊勢丹裡有一間新開的KATO專門店(不要讓麥叔々說明,剛剛才說不是鐵道迷了。請「注幾」去谷歌。)除了賣非常精緻的火車模型外,在店的後面有一個面向鐵道位置的觀賞房,雖然是一定要隔著玻璃,但景色非常好!麥叔々去參觀時,還看到有人架著單眼相機在拍攝!(似乎鐵道迷都一定要是單眼迷,但反過來就好像就不一定了。)


既然都提到鐵道了,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在京都車站附近的鐵道博物館了。

雖然不是在京都火車站的主建裡面,但是,說到車站一定就很自然想到火車。而在京都火車站旁,還不時可以看到很多路標小廣告,告訴大家附近就有火車博物館哦!之前提過了,麥叔々並不是鐵道迷,因此,要麥叔々另外再寫一篇介紹京都鐵道博物館,實屬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在這裡重點帶過就好了!

相關京都鐵道博物館的資訊,可以在下面的官網找到:http://www.kyotorailwaymuseum.jp/tc/



從地圖上看來,自車站裡出來向西走大約三十分鐘的路程(好了,麥叔々真的有點年紀了,別嫌我走得慢)途中一定會經過梅小路公園及京都水族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安排大約一天的時間在這附近參訪。而且,既然是公園、博物館及水族館,就知道非常適合情侶及親子活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麥叔々沒有興趣,因此在之後的章節也不會有的。)

京都鐵道博物館的可看之處,除了本身展示的53輛火車外,現場還有很多互動式及模擬的操作機具、模型並有各火車鐵道的發展史(包括鐵道員的生活介紹、制服),可以大大滿足鐵道迷的需求。(再寫下去,就有葉佩雯代筆的感覺了。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到下面這個官方網址,獲得更多的資訊:http://www.kyotorailwaymuseum.jp/tc/

麥叔々要在這裡特別介紹的是,也是剛剛提到的從火車站一路到鐵道館之間的「廣告」小路標!


從火車站一出來,就沿路可以看到這些非常生動活潑地路標。充分利用了博物館的特色及其客人們,設計了非常顯眼又可以當做是沿路的一個小遊戲。替這段路添加了一些樂趣。當然因為在前往鐵博館的路上是會經過水族館的,所以也會看到水族館的路標。

在梅小路公園裡,還有一台懷舊的軌道車,給走累或者是不想走的朋友們,另一個選項。但必須坦白說,這段路跟從車站一路走來的比例,真的佔比不算多。因此,更多像是一個體驗吧!買來回票的價格跟單程差價不大,就算回程不使用,也可以當做是支持這舊式火車的運轉費用,支持一下吧!


鐵博館本身的建物,當然也是經過火車鐵道的,因此,在頂樓有一個廣場平台,提供給剛剛吸收享用完歷史火車的朋友們,一個捕捉活生生火車的場所。


館中非常值得一看及停留的,就是依然還存在鐵博館內的圓形鐵軌。這應該是在蒸汽火車年代調度使用的一個機制,在火車單向行駛的年代,除了提供非常聰明的調動方法也在調度火車上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空間。麥叔々在這也非常興奮地告訴大家,在台灣目前還有一個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圓型鐵軌,她就位在彰化!希望大家有空多去參觀支持,才會保存下來哦!(等麥叔々有機會去參觀後,再跟大家報告嘍~)


圓形鐵軌的現場,還會有真正的蒸氣火車表演,除了操作給大家看圓形鐵軌如何運作外,也帶著大家一起穿過時空,回到當年去感受是如何運作的。在這還有蒸氣火車可以乘作,費用及相關說明,請參閱鐵博館的官方網站。

最後一個值得大家前往參觀的就是原本是鐵道員宿舍現在改成歐米亞給的販賣處。雖然說,在京都看到日式建築並不稀奇,但其實這個宿舍跟京都其他動撤幾百年的古蹟比起來,這真的算是小寶寶了,更何況,在京都不是皇親貴族,不是幕府相關人士的建物,要能保留下來,實屬特別。這樣就看出,日本人除了對文物的重視及保存外,對鐵道文化在日本歷史上的影響及重要性了。


至於販賣部的產品,就見仁見智了。麥叔々就不多說了,大家有機會參訪時,可以親自體會一下。

京都塔

除了鐵道外,另外一個很直接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欣賞的,就是京都塔了!

京都塔除了是京都市內最高的建築物外,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非鋼結構」建築。有趣的是,我一直以為京都塔的建造,是有什麼美麗的傳說,或者至少是為了世博會(如同大阪的通天閣)之類的,結果找了半天,只有找到京都塔是完工於1964年(昭和39年)年底,而其造型,是為了配合諸多寺廟的京都,而設計成蠟燭台的造型(建築師是山田守先生)。但,聽說京都人並不因此而覺得好看。似乎,巴黎人也非常不喜歡他們的艾菲爾鐵塔,這是一個咀咒嗎?還是只是單純首都居民的假掰的呢?說到這,不禁好奇那台北市民喜歡101嗎?



京都塔總高131公尺,原本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是依造京都的人口131萬人去設計。事實的真相是,高度是受限於京都建築的高度限制31公尺再加上觀景台100公尺,所以,巧合的成為131公尺。但話說回來,就算真的是因為京都的人口數,這其中的美麗因素,應該要程度以上等級的假掰才有辦法體會吧。麥叔々是黑人問號中…(相關網站列於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AC%E9%83%BD%E5%A1%94&variant=zh-tw&gettingStartedReturn=truehttps://www.keihanhotels-resorts.co.jp/kyoto-tower/zh-tw/

這次的日本文化體驗之旅,除了京都的歷史建築之外,也安排了京都塔的登高之行。利用了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京都塔的觀景台景色。京都塔除了被京都人不喜歡外,最主要的號召特色,就是天氣好的時候,幾乎可以透過肉眼將京都的所有歷史古蹟,一次參觀完畢。對於只能重點參觀的朋友來說,如果不能親自走完所有古蹟,利用天氣好的時候登高望遠,也不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看得到重要的歷史文物之外,每年盂蘭盆季之後的送火活動-大文字燒,透過他們提供的免費望眼鏡,其中幾個「文字」到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當然,是沒有燒的樣子。

既然,她是京都最高的建築,很自然地,在塔內的神社,就是京都市內最高的神社了。戀愛特靈哦!



(待續…京都車站之其二

2013年3月6日

政治聚餐

 一場聚餐,原本就只是跟老闆,吃個很工作式的晚飯。
沒想到,在酒酣耳熱之際,老闆的一段話,讓大家突然不知道該認真還是緊張。
又是甄嬛惹出來的禍。
是一種分享,還是一種暗示,大家都現在都還在猜。
但是,酒席之間的談話,似乎永遠是一種捉摸不定的猜謎遊戲。
不只出題的人,在找樂趣!接受題目的人,也是一種挑戰。

一個沒人反應的題目,只會讓整場冷到不行。
出題的人,遜!
一個反應過度的回答者,馬屁拍過頭到太明顯!
令大家不酥糊!

工作這些年,看了些公司所謂的文化及各式各樣的老闆、員工還有同事。
有人,會做事不會做人。
有人,會做人不會做事。
有些人,運氣好,什麼都沒做,就一直有好成績。
有些人,運氣不好,什麼都做了,就什麼都沒有。




2012年5月4日

A Confession to a nearly lost memory

Sitting there and listening to the band singing their passion tonight to the audience. 
Looking at the expression from the artists, suddenly, something was passed a long time ago coming back to me.
I remember why I used to fall for you back then.
Just that simple, warm, and contagious smile gently lying on the face, it seems when you smile, whole your face brighten up, so sweet that when I receive the smile, it's like that'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and that's why no matter how scared I was, nothing could stop me.

I don't remember what happened next, a lot have happened and we started to debate, to argue, and all the uncertainty and distrust started to build up. It seems no matter who is hurting who or who is owing up to whom at the end. Even at the end, it is the cheating spilt us apart, deep down, I knew there is more than something we should be all responsible for. 

Tonight, this smile from this person expressing to another, sudden I remember why and I was so lost during the period that I totally forg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was doing all this. Just that simply and warm happiness I wanted to own. I was young and green, but I wanted it so bad that even the possible thoughts of losing it barely bearable for me.

I was focusing too much on the lost of it rather than enjoying the moment. I felt I was so insecure that I might not be good enough or deserve to this happiness, yet I was so deeply fall for you that I thought this is it. 

I did something really stupid cause this uncertainty and insecure was hunting me back then. We were both young and no one knew how to deal with this. I was terrifying the possible thoughts of the unthinkable result and worried to death regards myself as never good enough. It was a long torture of myself and this negative energy of course spreading between us. I forg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is that I wanted to be happy and you were the reason I was happy back then.

Tonight, I saw this happy again in a night like this. Something stuck more than 10 years in my mind, suddenly found an outlet to release all the emotions and burden. After all these years, what has happened seems not important. I sure remembered the part I was hurt so badly, but tonight I finally understand everything.

Thank you and I forgive myself, please forgive yourself and me.

2011年10月14日

生命的十分鐘

星期天的下午,因為喉嚨不太舒服,用了點噴藥。
是一直以來都有在使用的藥,也不是什麼新買或從來沒用過的藥品。
沒想到,噴了三下,感覺到藥物往下流到喉嚨時,突然一陣強烈的刺激,從喉嚨升起。
緊接著就是一陣強烈的噁心感,狂吐。
猛咳狂吐中感受到喉嚨的緊縮,直覺進出的空氣開始不足了。
氧氣的不足,引起更強烈的咳嗽。
結果就是整個人開始盜汗。
中午吃了所有,全部在喉嚨的壓縮中,全部反方向的前進了。
好不容易撐住一陣不舒服。
驚覺真的不行,要去看醫生才行。
努力壓住想吐及咳嗽的不適及在壓縮的支氣管中交換氧氣,走到樓下,請家人帶我去醫院。
一到醫院,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圍上來,雖然我很難過,但還好我的意識沒有消失。
氧氣罩、吸入式藥、點滴、手臂注射,連褲子都被脫下來,在大腿內側不只是要注射還是要抽血…
忙了好一陣子。
還好,我沒有失去意識。
等病情比較好了,醫生才告訴我,剛剛救命的藥全上了。
再晚十分,也許就不一樣了。
醫生,不給我出院。
這樣的反應,也許過了,但也許沒過。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在醫院好好地休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