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與便當
來日本,怎麼可能不提到拉麵呢?
在京都站上面的的京都拉麵小路,就是將京都市內比較有名或曾經參賽得獎的拉麵,盡量集中到這裡來。(要知道很多很有個性的拉麵達人,是不願意隨便任意開分店的。)像麥叔有時在附近逛到累了,又懶得規劃「今日的京都特色晚餐」時,這裡的選擇很多也絕對令大家滿意。(小撈叨:這裡目前還沒有收信用卡,這大家要記得多備一些現金哦~)至於,拉麵好不好吃,就見仁見智了。大家在去之前可以先上網了解一下每種拉麵的特色及湯底。一般來說,日本的拉麵對台灣人來說,都會太鹹,有些店會很不介意地為你加點清湯,但是大部份的拉麵達人很自豪他的湯底,要任意變更都是非常無禮的。有什麼禮貌式的避免妙方嗎?當然沒有!無法!反正,你大概短期不會再來了,如果真的很想把湯喝完,還是客氣地問一下吧!這時就算你會日文,麥叔還是建議你,裝作不會變回一個外國人會避免很多尷尬的情況。
講到火車站,就想到火車便當。在台灣的大家都非常熟悉及習慣台灣便宜又大碗的便當。除了是剛剛煮好熱呼呼地上菜外,豐富的菜色及平衡的營養,也是大家愛不釋手的必買名產。
日本的便當,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日本的便當,不是熱的!不是熱的!不是熱的!(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有的甚至是放在冷藏櫃裡,吃涼的啦!但是,絕對是當天製作生產,而保存期限最多到明日中午,但晚上一定要放冰箱的。主要除了大家的飲食文化不同外,麥叔覺得另外的原因就是因為氣候的不同。台灣畢竟任於亞熱帶/熱帶區,又是海島國,簡單來說,就是又濕又熱啦!食物要長期的保存,本來就不容易。因此,吃現煮熱的就是新鮮健康,久而久之,現煮/熱食也成為一種美食的象徵了。
好了,麥叔說了半天,其實是要介紹其中一個很特別很好吃的明石章魚甕。一般來說,章魚的肉質非常有彈性,但不好處理。煮不夠久,彈性沒有辦法呈現出來,但是煮了太久,整個肉質就會非常地「潤」,咬不斷就算了,還完全吞不下的情況啊!因此,在日本的煮法裡,為了確保章魚好吃又入味,很多各種不同的小撇步,呈現在各家的手法及技術上。這家的章魚飯,除了不會死鹹外,(不要懷疑,日式料理,對台灣人來講,就是避不了的會太鹹啦!)就是他們是用明石的特展章魚做成的,並且還有一個特製的章魚甕可以贈送給大家哦!。
(相關的介紹,大家可以參考這個網站,只是都是日文的:http://www.awajiya.co.jp/。這個網站有中文推薦:http://www.tsunagujapan.com/zh-hant/11-bento-you-should-buy-at-shin-osaka-station/)
這個章魚的口感,真的是言語無法形容了!唯有拜託大家有機會品嚐一下才能感受到什麼叫「又Q又軟」!其他便當,當然麥叔也是有吃啦,怎麼可能會放過這嘗試的機會呢?放上照片給大家怨念一下就好~。
後站
好了,扯遠了。麥叔々的老毛病,會離題。回來繼續說京都火車站吧!
正面的建築講完了,一定要來講一下「後站」的。但,在說後站前,有去日本的「捧咬」都知道,日本的大火車站規劃其實都非常的好,除了火車站的本身的功能外,通常車站還會有商辦合作:辦公大樓、商場、飯店…等,其實是非常好的利用人潮的機會。
人潮大部份會帶來商機與錢潮,這與台灣官商勾結的捷運結合住家是很不一樣的。坦白說,就是跟建商一起在炒作地皮,誰要住在吵得要死人來人往的地方?說白了,人潮就是可能的錢潮,因此,結合商業用途,除了幫助當地的商圈外,也連帶地幫助了當地的就業。但,台灣就是有這種莫名奇妙的官商勾結既得利益結構組合,因此,大家會看到很多捷運站上面是住家,但後來因為實在是不適合住家,部份就會開始轉租成辦公大樓及商場,就變成一個超奇怪的大樓。(回題!回題!回題!)
總之,因為如此的商辦結合,在日本的火車站,通常出口也一定「超級」多。除了出口多外,非常有名的「連接通道」也不少。從地上到地下,從商辦通商場,從商場通車站,再互相通來通去。複雜度之高,有非常多的部落客文章甚至出了書,就專門在告訴大家,在火車站怎麼不迷路。麥叔々在這裡就不提各神奇連接通道的奇妙,以及怎麼走。只是要很簡單與大家分享,怎麼從前站走到後站!就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功課了!
還記得今年初,為了滿足麥叔々早先到關西沒有盡遊京都的遺憾。後來,又特地安排了一趙五天四夜的京都之遊。而為了旅遊「方便」起見,麥叔々的行李在之前跟在之後一律都是超級多的。(好了,不要再問了!噓…)
所以,在車站附近找了一間飯店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這裡所謂的「附近」,要特別注意,其實是後站。雖然不是第一次來,但卻是第一次住在車站附近,到了車站時,抬頭看著滿滿的指標跟路線還有出口,就算加上谷歌桑地圖的幫忙,還是一個頭十個大。再加上拖著很多的行李,要怎麼方便地運用「通道」,實在有待確認。
這裡所謂的「附近」,要特別注意,其實是後站。雖然不是第一次來,但卻是第一次住在車站附近,到了車站時,抬頭看著滿滿的指標跟路線還有出口,就算加上谷歌桑地圖的幫忙,還是一個頭十個大。再加上拖著很多的行李,要怎麼方便地運用「通道」,實在有待確認。
因此,最直接的想法也是最一般的反應,就是從車站的正門出來,然後再看怎麼繞過去。但這個「繞過去」是中間可是卡了一個很多條的鐵路,怎麼跨過這些鐵路…,又不花太多時間並且不太多的上上下下(別忘了麥叔々的行李啊!),是首要課題。
第一次嘗試,當然就是出站後向右轉,既然飯店就是在右後方,是吧?沒想到拖著行李走了半天,愈來愈覺得不踏實,好像沒有「穿過去」的地方,指標似乎有一個可以從二樓的通道走過去,但試了半天,好像只找到劇場/飯店,並沒有往後站的路。要拉著行李走上走下,「真的」非常不方便,依照谷歌桑的地圖看來,如果要從平面「繞過」車站,真的是很大一圈。與其再拖著行李去繞這一圈,決定再回到車站內去尋找其他的「連接通道」。
從谷歌桑的地圖看來,如果要從平面繞過車站,往左是比從右邊近非常多。但是,飯店就在正右後方那個角,再加上一般的道路設計,是行人跟汽機車友善為主,再好推拉的行李箱,這樣翻山越嶺的作法,還是等麥叔々沒有行李的時候,再來試吧。
走回大山谷的中間,仔細地抬頭360度望了望指標。還好日本從主辦2020奧運開始,就全國一心地將日本打造成外國人友善空間,慢慢地都會有提供日文、英文、中文(雖然大部份的地方會提供正、簡體二種,但指標上要塞二種中文有點太擠了。畢竟有至少13億人口嘛。)韓文,必須不得不佩服日本這個國家,他們國民的參與及榮譽感,真的是認真到令人感動。有了,突然一個「南北通道」的指標盡入眼底。雖然是在車站的偏左處,但是,相信依照日本人龜毛的作事態度,這條通道應該就是麥叔々這趟的救贖了!
上到二樓,還要在往上一層,通往面對伊勢丹的入口處也是京都站另一個大的出入口通道,穿過去就到後站了。但是,大家在「下樓」時,要特別注意,因為這條通道很直觀的「下樓」處,連結了停車場。因為後站是通往新幹線及另一家鐵路公司的通道,因為,在指標上不會告訴你「出口」,只會告訴你通往…
後站從了有很多商家外,麥叔特別想要提一下的是,這裡的「京都おもてなし小路」。除了有二間關西有名的咖啡老店外,還有原了郭的七味咖哩料理(非常有名的自製黑七味粉)。有機會可以來試試看。關於咖啡店的部份,麥叔決定用另一個章節來介紹,所以,有興趣的朋友,請持續收閱麥叔々的遊記。(如果麥叔々可以持續地寫下去的話!哈哈!)相關的資訊,網路上已經很多了,麥叔々就不多說了,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網站:http://osaka.letsgojp.com/archives/63159/
以上,就是麥叔々對京都火車站的介紹嘍。
(第二章完,後續…第三章 和制。咖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