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坐禪
另一個大家都廣為知道而且被和制的文化就是佛教的坐禪。(忍一下,快講到咖啡了…)
坐禪入定,大家都知道這是印度佛教的文化,但特別的是,在印度反而沒有發揚光大,只是其原本文化裡的其中一個宗教信仰。東傳到唐朝後,反而被當時的武后所利用,來宣揚其登基的合理合法性。因此,佛教當時在唐朝反而是由皇帝認證來推行的一種信仰。而當時的日本佛教,還不是直接從唐朝過來的,反而是透過朝鮮才進入日本。剛開始也是一直與當地的信仰有很大的衝撞,到了平安時代,由日本二位高僧前往唐朝學習密宗及天台宗,才又在開始日本興起。這也是現代,日本佛教二大支派的來源。(扯遠了,回題回題。)
麥叔々是不知道現在印度跟中國怎麼坐禪,但這個坐一坐會打人的坐禪,麥叔々非常相信這是只有日本才有的吧!這次出去日本體驗學習的日本文化時,麥叔々就有了二次在日本京都寺廟坐禪的體驗。既然只是體驗,所以不會真的如同一般習佛的人一樣,一不符合規定就:咱咱咱!(一定要三下的!但後來發現,有的是四下。分左右肩各二下。看來連怎麼打都有不同的支派了。)反而是,開放給同學們體驗,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可以請主持師傅給你來個三下的。
第一次,是在百年老寺,位於嵐山的龍山寺。因為是非常老的寺廟,所以要求非常的精實。我們在去之前,還在學校裡的塌塌米室,練習了好幾次。說真的,練到大家都不想去了…。但,去的當天,還是不少人,畢竟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再加上平時可沒有機會進到百年古寺的內部,因此,就算可以預期的坐禪是非常單調無味的,參加的同學還是非常熱情。到了寺廟後,大家難免興奮,平時只能在外面拍拍照、逛逛、買買紀念商品、祈福謝恩、求神問卜外,好像也沒其他活動。因此,真的是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進到裡面進一步參觀。所以,此起彼落的討論聲源源不絕!帶隊的老師有點壓不止的情況下,反而是現場和尚突然大聲地制止大家的興奮。麥叔々在這裡也提醒大家畢竟這是清修的地方,吵鬧還是要有個限制哦!
這位看來非常莊嚴的和尚,也同時是今天主持我們坐禪體驗的和尚(日文漢字是:坊主。),感覺手力有強,整個形象跟坊主非常符合。再加上,當時是嚴熱的七月夏天,雖然在古寺的禪園裡,不時有自然地微涼的風吹來,但,說真的,那時的溫度,入定跟入睡還分得出來,也是要一定程度上的功力了吧!
在這麼熱的情況下,坐禪已經是滿身大汗到前胸沾黏後背了,要麥叔々再來個三下,基本上是吃力不討好,自討罪受的事。所以,當然還是乖乖做個在旁觀賞別的學生體驗就好了。(附上天龍寺相關資料:
http://www.tenryuji.com/cn/event/index.html)
第二次,在麥叔々無恥地要求下(如果與上次同一間,麥叔々就不參加了!),來到了大本山妙心寺的坐禪體驗。要知道學校辦活動很擔心沒有人參加的啦!(噓!)尤其在京都有成千上萬的古寺廟都有對外國人開放所謂的坐禪體驗時,換一個寺廟其實應該也不是太難也不會太過份的事吧。這次的坐禪不只比較輕鬆愉快外,坐禪的禪房竟然還有空調啦!在八月的當時,沒有空調的空間,是會熱署人的咧!這真的是佛心來著般的喜悅啊。
關於「咱咱咱」這三下,其實,後來主持坐禪的師傅有跟我們再進一步解釋說明,在入定的過程中,有時因為現場的環境裡,再加上入定時的半閉雙眼,會很容易不小心從入定進入到入睡,這個時候,來打一下有把身體喚醒的意義。另外,因為要一直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不能動,身體容易僵硬不舒服,所以這個時候,被木板「按摩」個三下,其實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項。
當然,我們這二次都只是一般的體會課程,所以坐禪的時間不會太久。五分鐘然後休息五分鐘,再十五分鐘,然後結束。正式的寺廟坐禪可是以小時計的,通常是一柱香柱燃燒完的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各寺廟的相關網站去了解一下坐禪體驗的課程,並選自己喜歡的地方參加。
日本的坐禪,非常講究其環境,因此,我們這二次的經驗裡,除了在日式的塌塌米室外,窗外就有禪味很重的日式庭園可以欣賞。當然在坐禪的當下,是沒有辦法欣賞的,但是,在這樣的環境,其實是可以感受到由外而內的一個氣場(或者說壓力…)幫助來坐禪的人專心。提醒大家,如果有機會去參加體驗,在體驗過後,可以花點時間,好好品嘗一下坐禪的四周,包含抬頭就可以望見的日式禪園及難得進到內部的寺廟。(附上,日本旅遊網介紹的坐禪體會給大家參考:
https://wow-j.com/tw/Allguides/kyoto/sightseeing/00088_tw/)和制。茶道
其實,扯了這麼多,只是要舖陳來跟大家報告一下,咖啡來到日本後的演變了啦!
但是,說到咖啡,是不是就很自然地想到另一個外來但被和化後,也成為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茶道呢?(怒嗆:還我咖啡的故事!呵呵呵~大家要跟著上節的坐禪一樣有耐心,才能真正的體會精華!)
說到茶道,麥叔々就要推薦給大家幾本讀物,但不是直接與茶道有關,而是要了解日本的茶道,要對日本的歷史有些微的了解,比較容易切入,要推薦的小說是司馬遼太郎的盜國物語之織田信長及講豐臣秀吉的新史太閣記。(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閱司馬先生的巨作,台灣是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的。)
大家要了解的是,日本是一個連開門都有SOP的民族,因此,在當時,要推翻原本的大將軍,也就是所謂的謀上,先不說在日本人的心裡的衝繫,根本就是一個不應該存在於日本人思想裡的一個異常前衛的點子。也或許,就是因為有這樣「反傳統」的想法,這三位所謂日本歷史上的戰國三傑才會成功吧!當一個制度走到極限,而不符合當代人民的需求時,誰能洞先危機並提出方案且去徹底執行,就會是成功並突出的那一位。
織田桑本身是一個無神論者,雖然他容許耶穌信徒在日本傳教,並說自己是第六天大魔王(也就是耶穌教裡的撒旦),但從司馬先生的觀點看來,與其說織田桑是耶穌的信徒,但不如說,織田桑是利用耶穌教所帶來的新觀點、新知識更重要的是這些傳教士所帶來的新武器。所以,他本身就是一個反傳統的人,更不用說,他為了教訓那些反他的坊主們,所殺害的眾多和尚們,留給人們一個滅佛的印象。
所有有能力掌握天下權力並想要的人都知道,武力所能征服的,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師出有名」並能說服天下人心,才能得到天下。收買天下人後,怎麼收買武家並讓其他武家知所進退呢?織田桑所利用及發揚光大的,就是當時慢慢開始流行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重視的不只是茶本身(當然使用的茶好壞也非常重要。),而是在整個在飲茶時的每一步環節。說環節,可能還有點太輕蔑了,其實日本茶道已經衍然發展成是一種儀式了。從主人茶室的地點到怎麼開始準備茶室、擺設、茶具、茶點、茶葉到被邀請的客人(們)怎麼進入茶室,怎麼欣賞、讚美茶室、怎麼開始使用茶點、茶及使用後怎麼讚美茶點、茶及之後欣賞茶碗…等,都被規範的非常情楚及詳細。這個儀式要傳達的意念,並不是繁瑣的細節,而是在於主人與客人之間的互動及相互之間的平等及尊重。當然,這是後期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日本茶道大約也是十三世紀中跟著佛教一起傳到日本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8%8C%B6%E9%81%93)一開始是坊主們思考時集中精神用的,當佛教活動與天皇貴族互動愈來愈多後,就演變成一個與人分享茶及茶點的社交方式。當然,也就自己成為日本貴族上流社會的活動(包括貴族與將軍們)。
織田桑本身的個性,喜歡新奇的事物,或許可能也就是單純喜歡茶吧!再加上,他本身在犒賞部屬時,並沒有那麼的大方,(其實也不見得能怪他,在那時除了封地外,國家也還在動亂之中,那來的什麼特別的呢?)但,要如何讓天下及跟著他的人知道,「那些人」或者說那些「人才」是他織田桑現在看重的呢?如何給足面子又不用耗掉太多資源呢?
是的,這個時候,他利用了「茶道」這個原本就是在貴族間的社交活動,他採取所謂的「限號」。也就是只有建立功勳的家臣,才能建行茶道,並由他賞賜茶具給家臣使用。利用這樣的手段,一方面向貴族們宣告,你們現在連喝茶都要聽我的,另一方面給足有功家臣十足的面子,並宣告天下這個家臣對織田的重要性。
雖然是「喝一杯茶」,畢竟是與主上喝茶,怎麼喝怎麼表現,每一個細節就非常重要。織田桑本身雖然是一個不居小節的人,但,因為後來繼承的豐臣桑,天生喜歡華麗及奢侈,有一部份是因為豐臣桑的出生比較低下,所以,發展到他的茶道應用,全部都被他拿來當做他炫耀及表現自己的氣度及氣勢,而這些就是讓被邀請的客人折服的重點了。之後,連茶室所在的位置及環境也都一併發展起來而被重視。
而被邀請的客人,每一步從開門到進入茶室及如何喝茶用茶點,就表現及代表這個人的對禮節(主上)的重視及個人的修養。因此,一個原本簡單地「喝一杯茶」,竟然可以衍變成非常日式的「茶道」文化,其實非常有趣。豐臣桑非常喜歡黃金,在他的頂盛時期,他基至還打造了從茶室到茶具全部都是黃金的奢華。就是要讓日本全國知道,他的實力及財力。現在在大阪城的三樓,有復原的黃金茶室可以給大家參觀。(
http://www.osakacastle.net/hantai/history/)
現今的日本茶道的基礎,其實是當時受到織田及豐臣相當器重的千利休所奠定下來的儀式。而後來,因為豐臣桑喜好奢華的風格與千利休桑所想要提倡的茶道有所不同,而有了很大的分歧。好了,再說下去,就要找葉佩雯來代筆了。相關資料,大家也可以上網查一下:https://kknews.cc/zh-tw/culture/qyme3po.html 或者是觀看最近一部由市川海老藏主演的日本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改編自小說利休之死。)
最後,當然也是要分享一下,麥叔々這次在日本的茶道體驗。這次的茶道體驗,主要是認識茶道會上所需的各種器具及在茶道會上所需注意的一些用詞及禮節。後來,有機會去參加其中一個派流的茶道體驗及茶道博物館參觀。可惜的是,因為我們是日文學習課程的參觀,所有全程必需用日文,但看這個規模及介紹,「應該」也是有英文介紹。
麥叔々是來到日本裏千家的茶道總合資料室(http://www.urasenke.or.jp/textc/gallery/tenji/about.html),很可惜從開始到結束,裡面並不開放拍照。所以,只能從外面拍照。並不特別建議來京都玩的朋友特地前來,除非是對日本茶道非常有興趣的朋友,或者是對歷史茶具展的興趣的朋友,可以前來朝聖。
茶道體驗的現場,是由裏千家的門生(一個比較資深一個比較資淺,因為麥叔々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抬頭上的特別稱呼,在這裡就用門生替代),會出來展示茶會的儀示,並為來到現場的賓客泡茶,奉茶,並在之後回收茶具。坦白說,麥叔々自以為是的坐在第一排第一個位子,開始的時候,緊張的要死!超級擔心會做錯步驟講錯話。這樣的結果就是失禮啊!還好是外國人(這也是麥叔々提到的,有時當一個外國人失禮是有點好笑,但被當成日本人時失禮時就是直接丟臉,立馬會接受現場所有人的日式厭惡表情!)不過,後來發現,連旁邊來體驗的日本人都有點不知所措,雖然安心許多,但不免思考,日本的傳統文化是不是不被新一代的日本年輕人重視呢?雖然,每一個文化在世代交替的時候,都一定會面臨這個問題的。尤其在現代這資訊透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資訊的年代,如何進化而又不失核心價值,是每一代傳承的人,及每一個世代的人,所要去思考及努力的。
話又說回來了,台灣的傳統文化在被殖民的四百年歷史裡,起起落落,也曾經如同日本一樣被各式各樣的文化所影響而發展出許許多多的台制文化。然後,曾經何時,在台灣,台這個字,竟然成了低俗的代名詞,著實令麥叔々心疼不已!看看自己的文化,與其去擔心別人,先想想我們能為台灣文化做些什麼吧!
(待續:下一節真的會講到咖啡了…)